【中耳炎的四大不良习惯】中耳炎是耳鼻喉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,任何疾病的出现都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损害,中耳炎也是如此,所以大家生活中一定要对中耳炎有所注意才行,为了能够降低中耳炎的发病率,故贵州耳鼻喉科医院医生在下文对中耳炎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,以便大家更好地认识中耳炎。
【中耳炎的四大不良习惯】
不良习惯一:捏孩子的鼻子
对于鼻有点“塌”的宝宝,家长有的喜欢捏下,让小孩鼻子“挺”一点。专家提醒,这种习惯既可能损伤鼻腔的黏膜与血管,降低鼻腔自身的防御功能,增加细菌、病毒感染的机会,又容易使鼻腔中的分泌物因受到挤压,通过咽鼓管侵入鼓室而引起中耳发炎。
不良习惯二:乱擤鼻涕
儿童抵抗力差,很容易患感冒,感冒时就会出现鼻涕增多现象,家长便会经常给他们擤鼻涕,但因不少妈妈们为孩子擤鼻涕的方法不正确,有可能会让宝宝患上中耳炎。因为家长习惯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,用力将鼻涕擤出。由于孩子的两侧鼻孔都被捏住,鼻涕的出路被堵死了,便在外力的迫使下向鼻后孔喷出,通过咽鼓管而侵入中耳,其中的细菌、病毒趁机繁衍而引起炎症。
不良习惯三:家长躺着喂奶
有些奶水不足的妈妈便会用奶粉补救,如果平时习惯躺着喂奶,儿童可能很容易患上中耳炎。因为儿童肠胃发育不完善,加上进食时吞进一些空气,故在喂养过程中或喂食后不久,常常会反胃,致使食道或胃里的食物反流入咽喉、口腔或鼻腔中。如果这时孩子处于平卧位,这些被污染的反流物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耳内,引起耳内黏膜发炎。
不良习惯四:常给儿童掏耳朵
有的父母喜欢给小孩掏耳朵,觉得耳屎脏,其实这种长期掏耳朵行为可致中耳炎。因为耳屎的学名叫耵聍,是有生理作用的,它充当着耳道“门卫”的角色,阻止虫子、脏水等异物入侵;发挥“消声器”的作用,防止剧烈声波损伤鼓膜等。乱掏耳屎既破坏了它的生理作用,解除了耳道的“门卫”,为细菌随异物潜入中耳开了方便之门,又可能损伤耳道黏膜或鼓膜导致感染,并蔓延到中耳发生中耳炎。
【中耳炎的四大不良习惯】以上就是关于中耳炎方面的相关内容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于中耳炎已经有所了解,武汉环亚白癜风医院医生称,在耳鼻喉疾病中,中耳炎很常见,发现自己患有中耳炎时,不要慌张,及时的治疗和做好护理是可以治愈的。如您还有其他问题想要了解,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的专家。
>>>更多关于白癜风治疗详细请咨询在线医生<<<